作者:小泉晴子HK
(资料图)
寺子屋过两百里不到便是二条街,繁华的町市,宵禁也掩盖不住它的繁华。
从书屋走出,拎着一沓沓竹纸经行,枣香奶甜,一股香气充斥鼻腔。勾起我的馋虫,车水马龙的市井,大大小小的商户,推车的、摆摊的、卖艺的、吆喝的、守店的,我穿过一列列琳琅满目的货架,沿着气味走到那个铺子。
让我驻足的仅有一处,那就是这儿。
“慧音老师,今天有红枣豆沙的橡面坊团子。瞧,我给您留了两盒!”
柜台上规规矩矩地摆上两个漆木盒子。
老板娘和我很熟,外地人,老实生意。店开得不久,我是“老主顾”铺子不大,茶馆大小,十几套木桌椅,案上摆好茶壶、瓷瓶、毛巾、筷子。墙上的匾“天道酬勤”,玻璃擦得锃亮,下面是连着货柜的前台,老板闲时就趴在上边,托着腮,懒懒得四处张望,看看书、写写字、睡睡觉、敲敲算盘。下边则是团子,有什么今天卖什么,生意好时展柜都是空的。
“多谢呀,真是麻烦你了。”
那两盒,一盒我是独享的,另一盒带给寺子屋的孩子们,多的那份不收钱。
“多谢惠顾!”她虽然声音很响,但平时都是不叫卖的。
多亏了团子,选我课的孩子多了,他们总爱开玩笑:“一纸一课业,一人一团子。”我便多了个称号——“白泽球老师”,有点哭笑不得。
上课的素材,很多要自己亲自从书里筛,而有时要自己动笔。
我时常带着纸笔,在店中一泡一下午,直接把那当了茶馆。她会做些糖水自己吃,有时也分我点。不少文章是从里面浸出来的,带有些糖水味。那月光湖色里的月亮,便是芋圆。她闲暇时,我们也会偶尔聊两句,那夜里波澜的白光,其实只是椰奶冻融在了汤里,还是闲聊时她随口说的。
有时,店主也会主动呈上新品。她有次见我一脸愁,便托着盘子,递上来。坐在对头,她传过一杯又浓又酽的茶,说道:“试一下吧,酒糟团子,独家新品呢。”
糯米粉衬底,三只圆鼓鼓的团子立在上头,酒红色的,撒有糖霜很是诱人,与那杯立着梗的茶水形成对比。一口,葡萄酒的微微香甜,皮薄馅大,里头像是玫瑰花瓣。口腔里顿时混着酒香味和花香味。老板真是心灵手巧,团子美味,粗茶沁甜。我有了想法:就写她!
跟着她一天,聊了不少。
老板叫做玲瑚,老家月上。标准的町人脸,头发不长,为的就是做工干练,进厨房前一顺便缠起来了,很讲究。她作为手艺人,是对得起这个名头的,一份手艺一份活,凡事自己做,不忙里偷闲。一搭上汗巾,系上围裙,挽起袖子洗好手。选材、称重、熬汁、和面、捶打、揉团、塑形,步步俱到、料足斤实。那酒糟团子的酒,是有些年头的红酒,味道醇厚。
“酒用完就不做了哦,给你带几盒顺边给你家先生尝尝吧。”
什么都好,除了爱说俏皮话。
不过,我相当佩服她的手艺与态度,小姑娘大有看头!
学生们不少读完后,便喊着要我带着去请客。好嘛,那就去!
我和妹红领着学生,一下子把小馆子坐得满满当当。
“我这可不是饭馆呀。”她笑着:“不过要我偶尔开个灶子,也不是不行。”
我沾了光,第一次尝到她去做正经的家常菜,月都风味。不过,重头戏还是甜点。
玲瑚来了兴致,临时用三色团子捏了我的样子。
“呀,这不是慧音老师吗?“妹红打趣着:”我一口吃掉,同学们就不用写作业了。”
“好欸!”起哄着。
紫芋、红豆、牛奶,妹红一口吃掉了团子引得哄堂大笑,好不像话。不过,开心就好。
玲瑚忙活完,解下围裙听到,也笑得合不拢嘴。
二条的町户让那成为乡里不夜城,游人络绎不绝。可要说什么最吸引我的,大概是那家团子店。老板辛勤的样子,留给我深刻的印象;开朗的笑颜,给我热情的温暖。团子做得那么好,是因为兔子是做糕点的天才吗!?
这人里的星街,有一轮月亮呢。
玉米附评:感觉是很温馨的场景,如此工作真好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